搜索"" ,找到 部影视作品

陈云在一九四九
导演:
/ 未知/
主演:
剧情:
1949年初,解放战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但治理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长达10多年的通货膨胀和混乱的经济秩序。由周恩来提名,毛主席点将,陈云受命于危难之际,来到了全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挑起了重整经济、发展生产的重任。然而,投机商的捣蛋、国民党的轰炸以及棉花、粮食暴涨卷起的“两白风暴”……使我党面临了严峻的考验。在这一历史关头,陈云同志显出了他的大智大勇的人格魅力以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工作作风,为新中国在经济战线上打赢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国宝
导演:
/ 未知/
主演:
剧情:
1931年,日军入侵山海关,华北形势告急,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文物由北京经上海、南京辗转运抵位于大后方的四川和贵州,最后保存在乐山、峨嵋、安顺等偏远地区。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之后部分被运送到台湾,部分回归北平本院,部分留在南京。文物南迁工作历时十五年,近二万箱、近百万件文物,行程数万公里,曾经在徐州、郑州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在峨嵋经受了大火的考验,但都能化险为夷,文物没有丢失损毁,这是中国文物保护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奇迹。
冷战
剧情:
《冷战》讲述了一对背景、性格截然不同的年轻人之间炽热的爱情故事。1950年代冷战期间,在斯大林统治下的波兰和自由放纵的巴黎,一位追求自由的音乐家和一位满怀激情的年轻女歌手坠入了爱河。两个人毫不般配,却命定纠缠。影片以 50 年代冷战期间的波兰、柏林、南斯拉夫和巴黎为背景,描绘了艰难时代中不可能的爱情故事。
我们的1944
导演:
/ 未知/
剧情:
1944年,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7月,苏军攻占了纳尔瓦,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战的战场。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这一战斗已持续了七百多年,夹在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双方裹挟其中,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彭真
导演:
/ 未知/
剧情:
《彭真》讲述的是跨越了从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这是第一次在影视题材创作中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全景式的再现了共和国五十年的光辉历程。
血性山谷
导演:
剧情:
1943年春,中国共产党筹划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奋战在全国各地的大会代表,历经艰难险阻,日夜兼程奔赴延安。这个行程长达一年有余。“七大”代表们奔赴延安途中,有着许多悲壮、惊险的感人故事,更有无数八路军指战员、党的各级工作者和许多普通群众,曾为这一庄严的历史使命付出了他们的鲜血和生命。 其中一支八路军小分队奉命护送一位中共“七大”代表前往延安。当他们行至迷宫一般的大峡谷地区时迷失了方向。四周都是黄色的山谷,几乎看不见人,又不知敌人在哪。
黑玫瑰
导演:
剧情:
1941年年初的一个夜晚, 由日本派到中国的秘密信使在上海的南京路被一伙身份不明的人所劫杀。 他所带来的重要秘密信件被劫走。原来, 这一伙身份不明的人是重庆国民政府中情局所训练出来的秘密工——黑玫瑰行动小组。这个小组的组长是年轻漂亮的黎紫涵和三名豆蔻年华的姑娘,她们分别是白如意、吴天娇和穆阳。黎紫涵从劫来的信件中只发现了5个字——“富士山的雪”。
冼星海
导演:
/ 未知/
剧情:
1929年,胸怀音乐救国大志的冼星海告别了故乡和亲人,踏上了巴黎求学之旅。在异国他乡,他饱尝了屈辱与磨难;也享受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甜蜜;更收获了音乐的硕果。当日寇的铁蹄踏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时,冼星海毅然离别了热恋中的巴黎女友。回到了祖国,他用满腔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激昂的音乐去唤醒民众,鼓舞人民的斗志。在延安,冼星海谱写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成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冼星海逝世之后,毛泽东同志于悲痛之中亲笔写下挽词:“向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浪漫街头
导演:
/ 未知/
主演:
剧情:
1992年9月的一天,面的司机发子开车接下夜班的女友,女友的衣衫不整令发子心生疑虑,他撇下急待解释的女友忿忿下楼。在楼下,巧遇错过班车的大提琴手英子 ,他送完英子发现其传呼机遗忘在自己车上,上面显示要他把呼机送到某地,不料此时一弱智儿童被人撞倒,发子赶忙送孩子去医院…
刀锋1937
导演:
剧情:
上海徐埔桥,监狱,深夜,大雨滂沱。监狱的守卫郑树森,误打误撞地抓获了一名准备越狱的死囚犯。牢门重新关上的一刻,犯人微笑着对惊魂未定的郑树森说:我叫庞德。郑树森被指派给庞德送饭,庞德经常给郑讲些三皇列传的故事,以及做人的道理,郑树森性格懦弱,常常遭受欺负,被同事叫做“顶针”,庞德似乎成了他唯一的“朋友”,两人之间维系着一种奇怪的友谊。